广汉市南丰二小:铭记历史强信念,思政融合育新人
更新时间:2025-09-04
浏览量:
为深入推进学校大思政课建设,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师生在历史传承中厚植家国情怀、铸牢理想信念,9 月 3 日上午 9 时,广汉市南丰第二小学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为契机,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以“铭记历史强信念,思政融合育新人”为主题的沉浸式大思政融合教育实践活动。
屏幕上,中国人民解放军铿锵的步伐彰显大国威仪,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列阵展现强国实力;屏幕前,孩子们挺直的脊背饱含崇敬,专注的眼神透着震撼。这场阅兵不仅是一堂通过视觉冲击与精神共鸣,使师生接受深刻思想洗礼的生动爱国主义教育课,更是学校打破“思政课仅由思政教师承担”的壁垒,推动学科教师协同参与思政教育,实现大思政融合教育的鲜活实践。
全员协同,筑牢思政育人“共同体”。为确保活动落地见效,学校以大思政“全员育人”理念为指导,提前构建“德育处统筹 + 学科教师联动 + 党员先锋引领”的活动体系。活动中,语数等学科教师立足班级阵地,同步承担起思政引导职责,与学生共观共学;非教学岗教师在会议室集中观看,形成“人人都是思政教育者”的浓厚氛围。全体学生统一身着校服,党员教师佩戴党徽,以规范的仪式感强化思政教育的庄重性,让“爱国”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的行为自觉。
史论结合,夯实思政育人“压舱石”。阅兵仪式开始前,各班级以“思政课堂 + 历史溯源”的融合模式开展前置学习。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协同发力,结合思政课“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核心素养要求,向学生系统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脉络:从“九一八”事变揭开民族危亡序幕,到“七七”事变点燃全民族抗战烽火;从南京大屠杀 30 多万同胞的血泪之痛,到 14 年浴血奋战中 3500 万英魂的慷慨赴死“我们讲解历史,不仅是回顾苦难,更是要结合思政课中的‘民族精神’主题,让学生明白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五年级一班班主任黄老师在课堂中强调,“今天的阅兵装备,是历史教训催生出的强国底气,这正是思政课要传递的‘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
沉浸式体验,激活思政育人“新动能”。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全场师生自觉起立,少先队员齐行队礼、齐声高唱,激昂的旋律凝聚起强烈的民族认同感。随着徒步方队迈着正步铿锵而过,装备方队携新型坦克、无人机等“国之重器”依次亮相,师生们一次次自发响起热烈掌声“这些无人机都是我们自己造的!”六年级一班李嫣然同学激动地与身旁的班主任老师交流:“杨老师,您上次讲‘科技强国’时说的‘创新力就是竞争力’,今天我真的感受到了!”学科教师顺势结合学科知识延伸思政引导,让“科技自信”“国防意识”等思政内涵与学科知识无缝衔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学用转化,构建思政育人“全链条”。观看结束后,各班以“观阅兵・忆历史・话担当”为主题开展思政主题班会,结合写观后感、办手抄报等形式,推动情感体验向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转化。“以前思政课上听‘抗战艰难’总觉得遥远,今天看到阅兵背后的历史代价,才懂‘和平’有多珍贵。”五年级一班王梓祺同学在分享中说道,“我要把这份感动化为学习动力,这就是我们小学生的报国行动。”贺成林老师在总结时结合思政课“责任担当”主题强调:“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投降的历史时刻,定格了民族的不屈;9 月 3 日的胜利纪念日,更要成为我们思政教育的‘活教材’,让‘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扎根于心。”
南丰二小支部书记、校长易元富表示,大思政教育的核心是“知行合一”。此次观看阅兵活动不是孤立的纪念,而是学校“历史教育 + 国防教育 + 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四位一体融合育人的重要环节。后续开展的活动包括融合语文写作与思政感悟的“阅兵观后感”征文比赛、结合美术教育与理想引领的“强国梦”主题绘画比赛,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勤学善思、笃行不怠的实际行动,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上一篇:广汉市宏华外国语学校:师生共观阅兵盛况,校园厚植爱国情怀
下一篇:广汉市金广学校组织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实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