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用好“三问”金钥匙 破解基层减负难题

更新时间:2025-08-15 浏览量:

近日,人民日报报道了福建宁德蕉城区金榕社区的创新实践:该社区一方面通过精准惠民服务凝聚民心,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居民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有效整治了形式主义问题,提升了干部服务效能和居民自治能力。凭借这些举措,金榕社区仅以9名干部就高效服务了2万多名居民,成功破解了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难题,实现了减负与赋能的“双赢”。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也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为基层减负,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干部作风和政策落地成效。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树立威信,引导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金榕社区的成功实践都深刻启示我们:群众路线是破解基层减负难题的关键钥匙。因此,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方法,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扎实推进基层减负赋能工作。

坚持问需于民,找准减负“靶心”。群众的真实感受是减负工作的源头活水。要切实为基层减负,不能停留于听汇报、看材料,必须主动下沉一线。一要实地观察。走进田间地头、社区街巷、办事窗口等,以“群众视角”审视干部在忙什么、填表耗时多久、排队时间多长、技术操作是否繁琐,找准负担症结。二要真诚倾听。与干部群众深入交流,既要听抱怨诉苦,更要敏锐捕捉难言之隐,了解负担产生的场景、原因和影响。三要换位体验。以一线人员或服务对象的身份,沉浸式操作办事流程、填报报表、使用政务APP,真切感知痛点,激发解决动力,让减负政策更人性化、更具可操作性。

坚持问计于民,汇聚治理“活水”。身处基层、熟悉实际的人民群众,拥有最丰富的实践智慧。要拜群众为师,诚心向群众学习,虚心向群众请教。要通过搭建形式多样、方便参与的议事平台,畅通汇聚“民智”的渠道,让群众有地方说话、说话有人听;要建立有效的意见转化和推广共享机制,确保有价值的“金点子”能被识别、采纳并推广;要完善动态跟踪评估与反馈优化流程,让群众看到自己建议的落地过程与成效。广泛动员群众,汲取群众智慧,才能将繁杂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清单”。

坚持问效于民,筑牢长效“闭环”。基层减负成效的最终评判标准在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否真正提升。必须坚决摒弃“内部循环评价”的模式,让群众成为减负成效的“主考官”。要搭建公正透明的评价平台,将评价“话筒”交给基层群众;要以实际成效和群众口碑为评价标准,看减负成果是否“可感可及”;要定期公开减负成效的群众评价结果,主动接受监督,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主体和整改时限。唯有坚持以群众“满意度”推动工作整改,构建“评价-反馈-整改-提升”的闭环管理长效机制,才能确保减负工作常抓不懈、常态长效、越减越优。(作者:罗洋洋)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发布 文章作者:

上一篇:落实规定“组合拳”,激活担当“动力源”

下一篇:于“浪浪山”间勇毅前行,做新时代“取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