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高君宇炽热红心 筑牢检察担当启新篇
更新时间:2025-09-01
浏览量: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高君宇这位生于静乐、长于静乐的革命先辈,其传奇人生如一道强光,骤然照进我的检察日常里,我毅然决然再次去了趟高君宇纪念馆。
在三晋大地这片英雄热土上,英雄辈出,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山西考察,第一站便来到山西阳泉市狮脑山的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八路军烈士敬献花篮,缅怀革命先烈。高君宇的名字于我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位乡贤先烈,更是一位跨越时空的精神导师。当我在案卷中抽丝剥茧,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在提审室明辨真伪,这位静乐骄子、北大法律人、革命先驱的精神品格,正以无比具体而深刻的方式,塑造着我的检察工作。
纪念展馆中那尊他紧握拳头的青铜塑像,我思绪翻腾。那高举的拳头,是反抗压迫的号角,亦如一把不灭的法治火炬,穿透岁月照进今日的检察实践。高君宇他是“最求真理”的斗士,他是“为民请命”的革命家,他是“公平正义”的捍卫者,他的精神无声地化为我案头那盏深夜长明的台灯,驱散证据迷雾,让客观公正纤毫毕现。
他时刻提醒我,保持“求真如炬”的严苛标尺。纪念馆中陈列着高君宇主编的《向导》周报,那些在白色恐怖下仍力求准确揭露真相的文字,映照着我面对卷宗时的目光。作为负责刑事案件的检察官助理,证据审查是基础,更是生命线。曾办理一起多人参与的聚众斗殴案,言词证据矛盾重重,嫌疑人相互推诿。那一刻,高君宇在复杂斗争中探寻真理的身影浮现眼前。我摒弃“差不多”心态,将数份笔录逐句比对,对现场勘验照片中微小的物品位移提出补充勘查要求。这种“吹毛求疵”的严谨,最终锁定了主要责任人。高君宇昔日严谨负责的态度,无声地融入我今日对每一份证据的严格审查、对每一个程序节点的恪守之中。
他时刻提醒我,传承“为民请命”的赤子之心。高君宇在《劳动法大纲》中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时刻提醒我刑事办案绝非冰冷的法律推演。在办理一起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时,被害人系家中唯一经济支柱,家属情绪激动且陷入困境。我并未止步于追究肇事者刑责,而是主动联系县法律援助中心为其家属提供法律援助,向本院控申部门反映情况,协助其申请司法救助。在提审嫌疑人时,也特别关注其赔偿意愿和能力,促成双方在合理范围内达成谅解。这种“如我在诉”的同理心,正是源于对高君宇“为生民立命”初心的体悟——法律条文之外,检察官肩上还承载着修复社会关系、抚慰创伤的责任。
他时刻提醒我,坚定“依法办案”的法治信仰。作为北大法律系早期学生,高君宇对“法”的理解超越工具层面,指向公平正义的秩序构建。这深刻影响我对程序价值的敬畏。刑事办案常遇人情干扰与压力,经常会有托人办事,说“人情话”,试图找关系“走后门”,电话经常接踵而至,暗示“属于过失犯错,可从轻处理”等。但我时刻秉持公平公正的理念,严格按照国家法定程序,认真梳理案件全部证据及法律依据,依法依规办案。高君宇那尊紧握拳头的青铜塑像,仿佛立于我的办公桌前,时刻告诫我“胸前的检徽,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唯有挺直脊梁,方能不负重托”。这份在原则问题上的寸步不让,正是抗战精神中“不畏强暴、血战到底”气概在法治战线的当代回响。
在高君宇故里从事刑事案件检察工作,是莫大的精神滋养。抗战精神所淬炼的坚持真理、服务人民、敢于斗争、珍视法治的基因,通过这位先驱英烈的生命轨迹,深深融入我日常办案的每一个环节。案卷上的批注,法庭上的指控,提审中的交锋——这些平凡而具体的检察履职,正是一场无声的传承,以“检察蓝”的忠诚与专业,守护先烈以热血换来的朗朗乾坤,让高君宇等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公平正义之光,在每一起刑事案件中闪耀、落地生根。
这,或许是对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最深沉的纪念,亦是对静乐这位伟大儿子最真挚的告慰。检徽上的星芒,终将与历史长河中的英魂之光交相辉映。(作者:韩艳芳)
上一篇:凌波门火烧云:点亮城市新消费,绘就生态新画卷
下一篇:锚定“三重点”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