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该怎么吃
更新时间:2025-09-09
浏览量:
吃苦,是年轻干部淬炼成长的“磨刀石”,亦是砥砺初心的“试金石”,但“吃苦”绝非“苦熬岁月”的盲目消耗,亦非“蛮干硬拼”的徒劳折腾,唯有奏好“择苦、破苦、品苦”三重乐章,方能在新时代征程中扛牢使命、行稳致远。
择苦而食,在基层沃土中扎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年轻干部增长才干的“第一课堂”。若贪恋机关“温室”的安逸,躲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即便耗时再久,也难知群众冷暖、难解民生忧盼。真正的吃苦之道,不仅是主动走进田间地头,顶着烈日察农情,踏着泥泞访农户,在倾听家长里短中读懂民意,更是扎根社区一线,迎着风雨排隐患,耐着性子解纠纷,在化解急难愁盼中积累经验。
以智破苦,在攻坚战场上砺能。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改革发展路上的“硬骨头”“拦路虎”,正是检验干部能力的“试金石”。若遇苦则退、见难则躲,或陷入低水平重复的内耗,即便付出再多汗水,也难有实质突破。吃苦有道,贵在以智慧破难题、以方法克难关。面对产业升级的瓶颈,不蛮干硬闯,而沉下心研究政策、走访企业,在反复论证中找到转型路径;面对项目推进阻碍,不消极等待,而主动协调资源、化解矛盾,在多方沟通中打通堵点。
以思品苦,在沉淀反思中升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吃苦之后的反思与沉淀,是将苦经历转化为真本领的关键。若只知“埋头拉车”,不懂“抬头看路”,做完工作便置之脑后,不总结得失、不汲取教训,即便吃再多苦,也难有成长进步。完成一项任务后,及时梳理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分析成功的逻辑、失败的根源;面对一次挫折后,不沉溺于沮丧,而是从中提炼经验、校准方向。
“苦”是成长的养分,年轻干部唯有找准“择苦”的方向、掌握“破苦”的方法、保持“品苦”的自觉,方能在“苦”中砺初心、在干中长本领。(作者:方雅丽)
上一篇:“适老”微短剧 莫成“坑老”收割机
下一篇:党员干部当以良好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