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最强大脑”+“能工巧匠”,人才协同筑牢复兴根基

更新时间:2025-09-30 浏览量:

9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这份成绩单,标志着我国人才队伍建设迈上了历史性新台阶,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也预示着一种结构优化、动能澎湃的人才发展生态日趋成熟,正加快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巨轮破浪前行。
      中国的人才优势,首先体现在宏观结构的有序优化与协同效应的持续释放上。超过8000万的“最强大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聚焦前沿探索与关键技术攻坚,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超过2.2亿的技能劳动者,特别是其中的7200万“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则精于将创新蓝图转化为优质产品与服务,是产业升级的支撑者。这两支队伍功能互补、协同发力,形成驱动产业体系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的“双引擎”。从粤港澳大湾区汇聚全球顶尖智力,到长三角地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集群,这种梯次配备、区域联动的人才布局,铸就了中国经济在全球竞争中抵御风险、向上突围的深厚底气,形成了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在事关国家命运的战略科技领域,“最强大脑”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从航天探月、深海探测,到量子通信、大飞机研制,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的背后,是他们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攻坚、勇于突破的智慧与担当。以“嫦娥”探月团队中的青年骨干、“奋斗者”号深潜任务的科研人员为代表,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在破解“卡脖子”难题、实现原创引领中展现出关键价值。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创新,人才活力被充分激发,与国家战略需求精准对接,支撑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稳步攀升,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民族复兴构筑起最坚实的科技长城。
      与此同时,“能工巧匠”队伍的茁壮成长,正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演进形成深度耦合、相互赋能的良性循环。一方面,随着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一批新职业如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大数据工程师等应运而生,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覆盖全民、贯穿职业生涯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快构建,推动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在智能化生产线上,技术工人已转型为操控数字孪生系统的“工业医生”;在绿色能源等领域,“绿色技能”人才助力我国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引领者。这种“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互动模式,赋予了中国产业体系更强的韧性、更高的附加值,为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提供了不竭动能。
      人才发展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党和国家高瞻远瞩的战略引领与不懈的制度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早已融入社会基因,“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更将人才工作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从“十四五”规划专章部署“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到深化改革破除“四唯”痼疾、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一系列举措共同营造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生态,极大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制度优势正转化为集聚全球英才的“强磁场”,不仅充分释放了国内人才的巨大潜能,也吸引越来越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使中国成为充满机遇的热土,为现代化建设积累起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的人才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可靠的根基。展望未来,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最强大脑”与“能工巧匠”的协同效应必将更深层次地转化为发展优势与竞争胜势,驱动中华民族在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稳步前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路小舟)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发布 文章作者:

上一篇:莫让“接得快”掩盖“办得实”

下一篇: 红旗漫卷 国泰民安 在时代荣光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