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毕业心态”消解学习教育成效
更新时间:2025-07-29
浏览量:
当前,随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临近尾声,少数党员干部开始出现“毕业”“上岸”的松懈情绪。这种将学习教育视为“阶段性任务完成”的心态,实则是忽视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若不加以警惕和纠正,前期辛苦取得的学习成果恐将付诸东流。
“毕业心态”表面是精神松懈,本质却是认知偏差,误将学习教育当作一场有明确终点的考试,而非需要持续深化的思想锤炼与实践过程。这种心态极易催生形式主义,学习时“笔记如山”,行动上却“纹丝不动”;研讨时“高谈阔论”,实践中却“涛声依旧”。学习与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出现“说归说、做归做”的“两张皮”现象。其危害不言而喻,它削弱了党员干部持续自我革命的自觉性,麻痹了警惕作风问题的神经,为不良风气的隐形变异甚至反弹提供了土壤。一旦思想防线松动,纪律约束的堤坝便可能悄然出现裂痕。
“毕业心态”的形成,既有思想认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制度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部分党员干部未能深刻认识到,八项规定精神绝非可学可不学的“选修课”,而是必须终身恪守的行为准则和政治要求。同时,如果学习教育成果未能有效转化为制度规范,或未能与干部考核、选拔任用紧密挂钩,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如果缺乏对学习后行为转变的持续跟踪监督与效果评估,“学完即止”的应付心理便有了滋生的空间。在“毕业心态”下,学习成果难以扎根,更无法持久滋养党员干部的思想与行动。
破除“毕业心态”,关键在于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认识,着力构建学用结合的长效机制。一要推动“常学”向“常效”转化,及时将学习教育的有益经验固化为“长久立”的制度成果,确保学习内容不因活动结束而束之高阁。二要强化学习成果的应用转化,将其融入日常管理监督和干部评价体系,让严格遵守八项规定精神成为评价干部政治素质、工作作风的硬指标。三要建立持续跟踪问效机制,对党员干部学习后的实际表现进行常态化监督与“回头看”,及时发现和纠治学用脱节、知行不一的问题。唯有如此,八项规定精神才能从纸面要求真正落地为行为习惯,从外在约束内化为价值认同。
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就曾强调“整风不是整一阵风”,其深意就是要防止“毕了业”的心态。学习教育告一段落,绝非思想淬炼和行为约束的终点,而是深化认识、巩固成效的新起点。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将八项规定精神的要求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只有坚决摒弃“闯关”“过关”的念头,以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态度,持续深化学习、严格对照检视、自觉规范言行,才能有效防止“毕业心态”侵蚀学习教育成果,确保八项规定精神真正成为干事创业、永葆本色的坚固基石。(作者:郑鑫)
上一篇:赓续伟大抗战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下一篇:扎根基层沃土,绽放绚丽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