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深查细管实治,筑牢国企“逃逸式辞职”防护网

更新时间:2025-08-05 浏览量:

国企领域作为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关键地带,“逃逸式辞职”问题已成为侵蚀政治生态的隐患。少数干部妄图通过“提前退休、辞职转岗”逃避纪律审查,将离职视为贪腐“避风港”。对此,需以“深查根源、细管漏洞、实治顽疾”的系统思维,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让纪律规矩入脑、制度约束入心、长效防控入行,推动廉洁国企建设走深走实。
      深查思想根源,以“刮骨疗毒”的警醒筑牢认知防线
      思想“总开关”失灵是“逃逸式辞职”的根源。有的干部错把“离职自由”当作“纪律真空”,将“期权腐败”视为“安全着陆”,本质上是对全面从严治党形势的误判、对纪律底线的漠视。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部署深化该领域系统整治,正是要从思想深处破除“离职即安全”的错误认知。
      湖南省纪委监委的实践表明,治理需从“心防”入手:通过常态长效开展廉洁教育,将《关于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的意见》等文件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核心内容,以“纪巡”联动机制深挖8家省管企业问题背后的思想根源,推动党员干部从“被动守规”转向“主动知止”。唯有让“离职不是‘护身符’,退休不是‘保险箱’”的理念入脑入魂,才能从根本上铲除“逃逸”念头的滋生土壤。
      细管制度漏洞,以“织网筑坝”的智慧扎紧监督笼子
    “逃逸式辞职”的滋生往往源于制度执行的“宽松软”。从退休前火速辞职到“在岗不收离职收”的“期权化”交易,问题背后是离职审核、从业限制等环节的监督缺位。成都市推动市属国企建立“前置审核-动态把关-闭环管理”机制,将纪检意见纳入离职审批“必答题”,正是通过流程再造堵塞制度漏洞的典型实践。
      在宏观治理层面,需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追溯”的全周期体系:事前明确离职审计“先审后离”原则,对重点岗位人员实行廉政档案“近三年回溯核查”;事中运用大数据技术打造国资监管平台,实时预警资金流向、从业轨迹等廉洁风险;事后建立“离职从业黑名单”制度,对违规兼职取酬等行为终身追责。湖南通过深化“纪巡”联动,协调处置10余件问题线索,印证了制度刚性执行对遏制“逃逸”冲动的关键作用——唯有让制度“长牙”、监督“带电”,才能让想“逃”者不敢逃、不能逃。
      实治顽瘴痼疾,以“标本兼治”的担当构建长效机制
      治理“逃逸式辞职”绝非一蹴而就,需坚持“办案引领”与“源头治理”双轮驱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纪检监察组运用“室组地”联合办案模式深挖腐败问题,揭示出“查案-整改-治理”的闭环逻辑:对已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必须以“零容忍”态度快查快处,斩断“离职逃责”的幻想;对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需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等制度,把治理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
      湖南的探索更凸显“抓早抓小”的治理智慧:将廉洁教育融入日常、做在经常,通过“书面审查+重点约谈”复核疑点人员,2024年以来暂缓4人离职,体现了“防患于未然”的治理效能。从宏观视角看,唯有将“当下治”与“长久立”结合,既严惩“逃逸”行为,又完善从业规范、强化行业自律,才能形成“不敢逃、不想逃”的良性生态。(作者:王磊)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发布 文章作者:

上一篇:从细微处铭记历史,于行动中践行爱国

下一篇:品“立秋三候”,集成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