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破解乡镇党建“痛点”,让乡村党组织真正“活”起来

更新时间:2025-09-02 浏览量:

“村党支部开会总在农忙白天,我们种地的想参加都抽不开身”“村里党员大多是老伙计,年轻人在外打工不愿参加,修水渠、护果树的事没人牵头”……不少乡镇群众的吐槽,点出了当前乡镇党组织建设的“老大难”问题。乡镇党组织是连接政策与农民的“最后一道梁”,若这些痛点不解决,“战斗堡垒”作用就难在乡村落地。

细究起来,乡镇党建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活动形式老套”,有的村支部开会就是“围坐念文件、对着报纸读”,内容脱离种养殖技术、惠农政策申请等村民需求,年轻人觉得“不沾边、没意思”;二是“服务接地气不够”,面对村民急难愁盼,有时停留在“村部研究”,没真正扎进田间地头解决问题,比如灌溉水渠堵塞、农产品滞销,明明是党组织可发力的领域,却没形成常态化帮扶;三是“队伍活力不足”,多数村庄党员年龄超50岁,年轻党员“人在城里打工、组织关系在村里”,一年到头难参加一次活动,新鲜血液补充更是难上加难。

破解这些问题,关键要“对症下药”。首先,让活动“活”起来。可以把党课搬到麦田埂、果园旁,结合村民关心的病虫害防治、低保申请等话题开展“田埂微宣讲”;利用农闲傍晚、春节返乡期搞“夜间党小组”“线上主题党日”,让种地村民、在外务工党员也能参与。比如组织“党员议事夜场”,每周晚上在村文化广场开展,村民说灌溉难题、谈养殖困惑,党员当场对接农技员、联系合作社。

其次,让服务“实”起来。乡镇党组织要把“帮村民办实事”作为核心,围绕农业生产、乡村生活建“党员服务岗”,比如针对种粮户建“农技帮扶队”,针对留守老人搞“上门代办服务”;遇到修机耕道、防涝排灌等事,让党员带头干、村民跟着干,既解难题又聚民心。

最后,让队伍“强”起来。一方面主动吸纳村里的种粮能手、养殖大户、返乡创业青年入党,给他们交任务——比如牵头搞农技培训、带领村民搞合作社,同时派老党员传经验;另一方面建立“党员积分制”,把参与修水渠、帮村民卖农产品等情况量化打分,每月在村公告栏公示,让党员有压力也有动力。

乡镇党建不是“搭架子”,而是要实打实帮村民解难题、带乡村谋发展。只有放下“官腔”、贴近“农情”,破解形式化、空心化难题,才能让乡镇党组织真正成为村民的“主心骨”,让党的旗帜在乡村高高飘扬。(作者:高雨欣)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发布 文章作者:

上一篇:赓续伟大抗战精神 汲取砥砺前行力量

下一篇:“三维发力”激活思政教育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