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稻浪翻滚庆丰年,“三轮”驱动绘新篇

更新时间:2025-09-23 浏览量:

9月23日,农历秋分已至,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以下简称“丰收节”)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在神州大地铺展开一幅幅生动的丰收图景。这场属于全国亿万农民的节日,既是对农业成就的最高礼赞,更是对乡村振兴路径的生动诠释。

科技为“翼”助农。在创新浪潮的强劲推动下,千年农耕文明正经历一场由内而外的深刻嬗变,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新,更是一种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如今,我国农业从育种到收割的全产业链条,已深度嵌入科技的基因。以玉米育种为例,科研人员运用基因组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大幅缩短了优良品种的选育周期,让作物育种从“艺术”走向“科学”。在广袤的田野上,农民借助北斗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开展农事活动,实现了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指尖轻点,农机自动作业”的历史性转变。更为深刻的是,智慧农业平台构建起一个“数字孪生农场”,这种基于数据的决策方式,正在改变千百年来“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使农业生产从经验依赖转向科学主导。科技对农业的赋能,正以润物细无声却又势不可挡的态势,引领农业从传统“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迈向“知天而作”的智慧产业新时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人才为兴农。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作为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生产要素,其流动与集聚反映着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智慧。过去我们注重外部人才引进,如今更强调培育本土力量,让乡村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这种转变蕴含着对乡村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只有根植本土的人才队伍,才能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新农人、农创客等群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既传承着传统的农耕智慧,又融入了现代的经营理念,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新时代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高技能人才占比将达1/3,并通过“省校合作”机制为基层一线“订单式”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不仅体现对人才规模的追求,更蕴含对人才结构优化与质量升级的深层考量,折射出乡村振兴从“输血”到“造血”的逻辑转变。

产业为“本”惠农。丰收节的展销台上,农产品已不再是唯一主角。曾经丰收节上,人们目光聚焦之处尽是堆成小山的谷物、挂满枝头的鲜果;如今,展销台宛如一个产业融合的微观缩影,展现出农业发展的全新格局。从青岛“农业大集”一站式展销400余种农品及非遗文创,到高州荔枝借微短剧与文化IP实现品牌价值突破122亿元,再到南澳“先锋工场”以村企联建延伸茶旅融合产业链——产业融合正重新定义“丰收”的内涵,推动农业从单一生产功能向生态、文化、消费等多元价值拓展。农业与文旅的融合成果也精彩亮相,这背后是乡村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拓宽了农民的就业空间和收入来源。产业为“本”,多业并举,丰收节展销台上的变化,正是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生动写照,让广大农民在产业发展中收获更多幸福与希望。

丰收节,不仅是物质的积累,更是对国家未来粮食安全的信心。我们坚信,中国农业必将更加辉煌,亿万农民的生活将如秋日阳光,温暖而灿烂!(作者:万代红)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发布 文章作者:

上一篇:“好丰景”书写美好未来

下一篇:公务“零接待”,作风“零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