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让横向交流祛“虚”求“实”

更新时间:2025-09-26 浏览量:

近期,某地通报的“频繁到一地集中扎堆学习考察”问题,为规范横向交流工作敲响了警钟。这类现象不仅空耗自身宝贵行政资源、加重基层接待负担,更让学习考察的初衷彻底异化,沦为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纠正。

横向交流,本是开阔视野、借鉴经验、提升履职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交流活动偏离“实”的轨道,便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有的刻意追求“规模效应”,出动大队人马,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暗藏高昂的组织协调成本;有的盲目追求“面面俱到”,行程表安排得满满当当,学习内容却浮于表面,最终难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更有甚者,将外出考察本身视为“政绩”,满足于“去了多少地”、“开了多少次会”的表面台账,却对“学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视而不见。而这种将“痕迹”当“实绩”、把“参与”当“成效”的错位“政绩观”,正是滋生横向交流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

让横向交流回归本源、发挥实效,关键要在“精准”和“深入”上出硬招。做到精准发力,首要在“靶向定位”上谋篇布局。组织考察前必须做足“课前功课”,精确锚定自身短板,清晰界定“为何学”“学什么”“怎么用”的核心目标,制定靶向性强的学习方案。坚决摈弃“为考察而考察”的盲目性,杜绝无的放矢的资源空耗。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更要追求“入脑入心”的学习效果。考察过程中,要引导参与者带着问题沉下去,走进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社区服务点等真实场景,与接待方干部群众开展“解剖麻雀”式研讨。不仅要弄清“是什么”,更要深究“为什么能做成”“遇到问题怎么破解”,在思想碰撞中汲取“真经”。接待方亦需坚持实事求是,既如实分享成熟经验与有效举措,也不回避实践中的堵点、难点与教训,与考察方共同提升交流的深度与质量。交流的价值终要靠实践检验,因此必须在“成果转化”上闭环见效。考察归来后,要及时对所学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发展阶段进行“本土化”适配,形成可操作、能落地的具体举措。确保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

根治横向交流中的形式主义,更需从机制建设上固本培元。一方面,应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统筹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避免扎堆考察、重复调研。另一方面,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成果转化率”“问题解决率”等核心指标纳入干部履职考核,与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倒逼各级干部摒弃“重痕迹、轻实效”的浮躁心态,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正确政绩观。唯有如此,横向交流才能真正挣脱形式主义的桎梏,回归“务实为民、提质增效”的本源,成为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助力。(作者:唐嘉倪)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发布 文章作者:

上一篇:“快牛”勿用鞭打

下一篇:以文旅消费担当绘就国庆民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