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之姿,书写“十四五”青春答卷
更新时间:2025-07-21
浏览量: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望这五年,高质量发展从战略擘画加速转化为生动现实,以高质量发展的姿态,青年在“十四五”的答卷上镌刻出属于这一代人的青春印记。
高质量发展是青春的“试金石”,更是“磨刀石”。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而青年天然与创新同频共振。从“嫦娥”团队平均年龄33岁的“航天天团”到“奋斗者”号研发中90后占比超70%的深海尖兵,从量子计算“九章”团队里“坐冷板凳”的青年科学家到新能源汽车领域“换道超车”的95后工程师,青年始终是突破技术瓶颈的“先锋连”。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的自觉,正是青春与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契合点,不是被动适应时代,而是主动成为时代的“发动机”。
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需要青春的“热乎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来不止于技术的突破或GDP的增长,更在于城乡协调的温暖、区域均衡的温度、民生改善的厚度。在南充市阆中柑橘产业园,90后青年李阳返乡创办“蜀乡柑橘合作社”,打造“阆中柑橘”区域品牌,覆盖多个周边村落,“十四五”期间被纳入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在四川大凉山的“慢火车”上,95后列车长阿依每周都会组织乘客开展“农产品代卖”活动,让深山里的核桃、蜂蜜沿着铁轨走向全国市场。这些青年用行动证明:高质量发展不是“宏大叙事”,而是解决一个具体的就业岗位、打通一条滞销的农产品通路、点亮一盏乡村的夜灯。当青春扎根基层,当理想对接现实,高质量发展的“神经末梢”便有了最鲜活的跳动。
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需要青春的“想象力”。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在浙江杭州的“未来社区”,00后社区规划师设计的“共享厨房+老年大学”空间,让独居老人与年轻租客在包粽子、学烘焙中找到了代际共融的温度;在福建厦门的“蓝湾整治”项目中,“海洋卫士”青年志愿队用3年时间大规模种植红树林,让曾经污染的海岸线重现“潮起白鹭飞”的生态画卷;在新疆和田的“文化润疆”课堂上,青年教师用VR技术还原敦煌壁画,让孩子们在“穿越”中读懂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这些青年用创新思维打破常规,用文化自觉连接传统与现代,用生态智慧重构发展逻辑,他们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更是定义未来形态的“设计师”。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十四五”的答卷已写至终章,而青春的笔锋正酣。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没有旁观者,只有追梦人;没有躺平者,只有攀登者。所谓“青春答卷”,从来不是写在纸上的分数,而是刻在大地上的事业;所谓“高质量发展”,也不仅是经济的跃升,更是一代青年在责任中成长、在担当中绽放的精神丰碑。(作者:范丽梅)
上一篇: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应该把握好三重关系
下一篇:打开上锁的公厕大门,更应解锁群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