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农民丰收节里看“三农”: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

更新时间:2025-09-23 浏览量:

秋分时节,天地鎏金。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大江南北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从东北黑土地上的稻浪翻滚,到江南鱼米之乡的瓜果飘香,从西北戈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到西南山区的特色种植基地,一幅幅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

这不仅仅是季节的丰收,更是中国"三农"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2024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全国夏粮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5280万吨,同比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45元,实际增长7.8%,连续多年跑赢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数字背后,是中国农业农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选择"逆流而上",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北京姑娘杨京京放弃高薪工作,回到河北老家创办"京畿农仓",运用专业知识指导农产品加工实现产业化转型,帮助当地开发出20余种深加工产品,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使农产品附加值提升35%,带动300余户农户增收。她的故事被央视《致富经》栏目专题报道,成为青年返乡创业的典范。

智慧农业正在重塑传统农耕面貌。在山东寿光,90后新农人李志鹏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智能温室,精准调节温湿度、光照和灌溉系统,让蔬菜种植变得"高大上";在黑龙江垦区,农机手王伟驾驶装备北斗导航系统的大型农机,实现无人驾驶精准作业,每公里行驶误差不超过2.5厘米。这些场景正在全国多地成为现实,农业生产方式正在经历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的历史性转变。

农村电商为新农人搭建了广阔舞台。云南姑娘李梦瑶毕业后回到普洱老家,通过直播带货让家乡的普洱茶、咖啡和特色菌菇走出大山,去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江苏沭阳的花木电商带头人李敏带领团队,带动10万余人就业,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一根网线、一部手机,正在改变无数农产品的命运,也为农村青年提供了返乡创业的新机遇。

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浙江安吉鲁家村书记朱仁斌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收入从2011年的1.8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800多万元;北京怀柔的民宿主理人聂一品吸引大批城市青年前来创业,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文旅品牌。这些案例证明,农村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然而,乡村振兴仍然面临人才短缺的挑战。据统计,2024年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突破6500万人,但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仍然不足。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当代青年而言,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我们见证着北大硕士毕业生黄秀娟放弃城市高薪工作,回到家乡福建从事茶产业创业,带动周边200多户茶农增收;95后博士张振华带领团队研发的智能灌溉系统,在新疆、甘肃等地推广使用,节水效率提高40%以上。这些生动实践无不彰显着青年群体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我们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对青年人才的迫切呼唤。农村需要你们的智慧和活力,农业需要你们的知识和创新,农民需要你们的带领和帮助。无论是农业科技、农村电商、乡村旅游还是乡村治理,每一个领域都等待着青年人才大显身手。选择"三农",不是选择退守,而是选择进军;不是选择保守,而是选择创新。在这里,你们可以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可以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可以在广袤田野实现人生价值。

让我们以丰收节为新起点,把青春汗水洒在希望的田野上,把创新思维融入农业现代化进程,把创业梦想根植于农村大地。用我们的知识和智慧,共同绘制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谱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金色大地呼唤青春力量,丰收中国期待青年担当。这应当成为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共同选择,让我们在广袤田野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作者:张仲李)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发布 文章作者:

上一篇:根治“机关病”,以“清风劲吹”破“沉疴积弊”

下一篇:提升新时代党员干部依法治国能力水平的实践路径